NEWS Information
作為粵東地區首個、全國首例在填海造陸區建設的大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汕頭市東海岸新城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已于今年7月下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據悉,該項目的建成運營能夠有效解決空中“蜘蛛網”及路面“馬路拉鏈”等城市管理難題,進一步打通城市地下“脈絡”,暢通城市“血液”循環,保證管線布局合理、維護便捷、運轉高效,節省城市空間,增強管線綜合防災抗災能力和使用壽命,為加快推進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的城市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地下管線改“分居”為“合住”
東海岸新城綜合管廊位于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是省、市重點項目。管廊全長約14.54公里,分為三縱三橫6條管廊,設置于中央綠化帶和道路人行道下方,采用三艙設計,其中電力、燃氣管道分別為獨立艙,通訊、給水管線為綜合艙,并設有監控中心一座。
該項目于2019年開工建設,至2021年7月竣工驗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管廊主體(含主體、逃生口和區段出入口、通風口等)以及附屬設施(含消防設施、排水系統、人行和檢修通道、監控中心等)。
羊城晚報記者日前驅車到項目所在地走訪時發現,由于建設有地下綜合管廊,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的主干道不僅路面上沒有各種電纜線,城市道路常見的各種窨井蓋也幾乎沒有,駕車體驗和道路美觀感大大提高。
“一般來說,城市的馬路下都埋著供水、燃氣、通信、電纜等諸多管線,一旦管線有故障或者施工單位不小心挖斷管線,就會造成馬路不停地被挖開、回填,這就是許多市民頗為反感的‘馬路拉鏈’現象,綜合管廊的建設可以避免了這種現象,減少對市容、交通產生嚴重影響?!敝薪簧穷^城市綜合管廊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那么,地下綜合管廊是長什么樣子的呢?
記者日前在管廊內部走訪時看到,整個管廊看上去仿佛是一條長長的矩形隧道,各個功能艙的內部空間都比較寬敞,其中尤以通訊、給水綜合艙最為寬敞。各個功能艙除了有可供管線入駐的支架和水泥墩外,閉路監控、通訊設備、照明、通風排氣、防火、排水等設施一應俱全,成年人可在其中直立行走、運輸小型物料。
“管廊內還安裝了煙感報警器和全自動噴淋滅火設施,每200米設有一個自動防火門,一旦發生火情,能夠及時隔斷,最大限度控制事故損失。”據項目建設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通訊、給水管線和電力、燃氣管道對安全性能要求不同,因此綜合管廊采用了分艙設計,不同類型的管道互不干涉,以往埋設在普通城市道路下方各種地下管線“分居”的現象將變成“合住”,地下管線各個主管單位“各自為戰”的管理模式也將成為歷史。
智慧型管廊實現“管控營”一體化
據介紹,汕頭市東海岸新城綜合管廊目采用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該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合作期共20年,其中建設期2年,運營期18年,項目完成驗收后自動進入運營期,隨時供片區內各相關單位入廊使用。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與汕頭東海岸新城低碳性、生態性、可持續性的規劃發展理念相互契合,而該項目配套建設的一座堪稱綜合管廊“大腦”的監控中心則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代城市管理與發展新動力的具體體現。
記者日前走進該監控中心采訪時看到,這座建筑面積約1449平方米的大樓內設有8大系統,11個子系統,具備綜合調度、應急指揮、參觀交流等多項功能。指揮中心內,一塊巨大的弧形LED大屏監測著地下綜合管廊的實時動態,管廊內各艙的溫度、濕度、供氧等基本情況及各個系統的運行信號會實時自動上傳至監控中心。
“現場管理人員可以直觀了解管廊內部的各種設備運行情況,一旦綜合管廊出現了異常情況,智能系統也能精準識別,并將修復任務直接下達給相應工作人員。同時,智能型操控系統還能對巡檢人員進行可視化管理、無關人員實現防范入侵管理,對管廊內部環境和設備進行監測,使之始終處于一個安全的狀態?!北O控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綜合管廊可以用現代化、集約化、智能化、可視化來概括。
“我們在地下管廊內部安裝了700多個攝像監控,這種24小時實時檢測的自動化系統大幅提高了對基礎設施修復的效率,通過現場可視化、問題可視化、隱患可視化,達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鄙穷^市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開發管理中心的主任陳大標告訴記者,監控中心還擔負與電力、供水等部門的報警和事故處理聯動通信任務,確保整個管廊以及內部各種管線能夠安全、高效運行。
陳大標告訴記者,汕頭市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具有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突出優勢,能夠極大方便了電力、通信、燃氣、供排水等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而且由于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節約了城市土地資源,是實現“管、控、營”一體化的智慧型管廊。